你曾聽過青光眼是「視力小偷」嗎?青光眼是視神經的持續病變,是其中一個全球最常見的致盲原因之一。部份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直到視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便可能已經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這篇文章會為大家介紹青光眼,讓我們了解它的成因和症狀。
一般青光眼對視力的影響從周邊視野開始,隨著病情惡化,患者可能會感到視力變差,夜間視力模糊,並可能會與身邊的物體發生碰撞而不自知。「視力小偷」會特別針對以下高風險族群,包括年紀大、高眼壓、深近視、血壓過高或過低和家族青光眼病史等。其成因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由於眼壓過高,視神經受按壓而導致受損。第二類成因是由於視神經區域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對視神經供血不足使其受損。因此,眼壓高只是青光眼的其中一個因素,並非「眼壓高便有青光眼,眼壓低就必然沒有青光眼」。
有見及此,眼科視光師對於青光眼的檢查並非只限於量度眼壓。在全面眼睛檢查中,一些與青光眼有關的項目包括量度眼壓、前房角檢查和放大瞳孔眼底檢查,尤其是觀察視神經頭的結構健康。對於懷疑患有青光眼的病人,視光師會建議作進一步的檢查,其中包括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下稱OCT)、視野圖(Visual Field)和前房鏡檢查(Gonioscopy)等。
OCT和視野圖是診斷青光眼的標準檢查。由於青光眼是視神經的病變,患者的視網膜神經線和神經細胞層的厚度會變薄。OCT能夠快速及安全地詳細掃描這些結構的厚度,並與同一年齡層的健康人士比較,從而判斷神經結構有沒有因受損而變薄;視野圖則用於準確檢查病人在周邊視野的不同位置有沒有視野缺失。如果病人出現視野缺失,而其位置又與視神經變薄的位置吻合,便可能患有青光眼了。有時候,視神經線變薄會比視野缺失出現得早,因此,透過定期檢查神經線結構能在視野缺失出現前發現青光眼的跡象,並採取適當的治療,以在視覺功能損失出現前開始控制病情。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對於已經出現的視野缺失,無法透過目前的治療手段回復,而只能透過控制病情來減緩其惡化。因此,如果能於早期發現並在症狀出現前開始控制,便能大幅減低青光眼導致失明的機會了。
青光眼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種類,這一篇文章主要談及到最常見的非急性原發性青光眼。以上提及的高風險族群人士,應進行定期眼睛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眼睛疾病,以獲得最佳的治療。如果懷疑自己患有青光眼或出現相關症狀,請及時咨詢你的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