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Education
2024-10-07
兒童弱視的三大成因

 

弱視,俗稱「懶惰眼」,是一種由於大腦負責視覺區域發展不完善而引起的視力問題。即使佩戴了正確度數的眼鏡,患者的視力仍達不到同齡的標準。根據研究顯示,在香港,約有1至3%的小朋友受到弱視的影響。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他們的立體感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能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造成長遠影響,進而降低生活質素。因此,及早發現弱視並進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弱視的成因一般可分為三大類:

1. 深度數或鴛鴦眼:
有部份的兒童天生有著較深的度數,包括近視、遠視及散光,這使得患者無法有效地將清晰的影像從視網膜傳送至大腦,從而影響視力發展。假若兒童的雙眼度數差異過大(即所謂的「鴛鴦眼」),大腦通常會傾向依賴度數較淺的眼睛來看東西,這樣一來,另一隻眼睛便會因為缺乏刺激而無法正常發展,造成弱視。

2. 斜視:
斜視的患者由於雙眼的視軸方向不一致,有機會導致大腦接收到雙重影像,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大腦會自動抑制斜視眼所接收到的影像,結果使得斜視眼的視力發展受到影響,造成弱視。

3. 視覺遮蔽:
某些先天性眼疾,如先天性白內障或眼皮下垂,會阻止光線正常進入視網膜,患者的眼睛會變得模糊,甚至看不見外界的東西。儘管這類情況的發病率較低,但其引起的弱視往往十分嚴重。及早發現並治療這些先天性眼疾(通常需要手術),才能進一步治療弱視,使視力發展回復正常。

治療弱視的第一步通常是建議小朋友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並在3至4個月後覆診,以監察視力的改善情況。如果視力進展不理想,則需要進一步的跟進和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是透過遮蓋正常視力眼睛一段時間,以促進弱視眼的視力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弱視可能涉及大腦與雙眼之間的抑制與協調問題。由於一隻眼睛的視力較差,大腦往往會更依賴正常視力的眼睛,並抑制弱視眼接收到的影像。有見及此,新的研究集中於探索雙眼式弱視治療的應用,其原理是透過改變雙眼所接收到影像的對比度,促使雙眼共同合作,隨著訓練效果的逐漸顯現,逐漸減少大腦對弱視眼的抑制。

年幼的兒童可能無法明確表達他們的視力狀況,因此,家長應該多加留意孩子是否出現異常行為。例如,是否經常瞇起眼睛看東西,是否以不自然的姿勢(如側頭或斜頭)看東西,或是否有斜視等問題。如果有任何懷疑,應盡早帶孩子進行全面的眼科視光檢查。如果發現孩子存在弱視問題,應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以避免弱視對他們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