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Education
2024-12-05
預防和及早發現眼疾:「三做三不做」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網絡和社交媒體日益普及,眼睛的健康顯得愈加重要。不僅需要眼球靈活轉動以追上電子設備滑動的速度,更要保持視力清晰。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再加上環境因素與運動不足等問題,眼疾出現機會逐漸提升。本文將為大家講解如何保護眼睛。

不同年齡層的人群常見的眼疾有所不同。中年到老年人群常見退化性眼疾,包括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變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而青少年及兒童則多見於近視和弱視等。實際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常常會提高罹患眼疾的風險。例如,由於工作需要,許多人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這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容易導致『電腦視覺綜合症』。這是近年來大家都關注的眼睛問題,隨著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年輕患者逐漸增加,其主要症狀包括眼晴疲勞與眼乾等。

我們的眼睛具備「自動變焦」的能力,而這個功能依賴於睫狀肌與晶狀體的合作。當我們注視近距離物體時,睫狀肌會收縮,使晶狀體弧度變彎,屈光度增加,影像才能清晰投射到視網膜上。但因睫狀肌的收縮需要耗費力氣,若長時間注視近物如手機,便可能導致『視疲勞』,這是『電腦視覺綜合症』的主要成因之一。

除了「電腦視覺綜合症」外,生活習慣也會引發其他眼疾風險。在香港,近視的加深問題日益嚴重。近視會增加視網膜脫落、黃斑病變和青光眼的風險。此外,吸煙會提高罹患白內障和黃斑病變的可能性,而缺乏防曬措施則使眼睛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進一步增加白內障和翼狀胬肉的風險。缺乏運動也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健康問題相關,這些因素間接增加了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下列一些症狀,如視力突然模糊、配眼鏡後仍感不清晰、出現飛蚊或閃光、視野變窄、出現黑影、隱形眼鏡配戴者感到眼痛、眼紅、或者看東西時出現重影、或長期眼疲勞或頭痛等,都可能是眼疾的信號,建議諮詢眼科視光師。專業的眼科視光師會檢查眼鏡度數是否出現變化,再進行一系列臨床檢查找出問題根源,包括使用放大瞳孔眼藥水,檢查視網膜及其他眼部結構。如有需要,會進行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和視野測試等找出問題成因。

以下是眼科視光師建議的「預防眼疾三做三不做」:

三做:

  1. 定期接受眼科視光師的眼睛檢查(建議每一至兩年一次)。
  2. 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維他命A、C、E的食物,如紅蘿蔔、綠葉蔬菜和堅果。
  3. 保護眼睛免受紫外線傷害,外出時佩戴具UV防護的眼鏡或太陽眼鏡。


三不做:

  1. 避免長時間凝視電子螢幕,留意「20-20-20法則」:每20分鐘休息20秒,遠望20呎外的景物。
  2. 不吸煙。
  3. 不要將眼睛不適視為正常,發現異常應立即諮詢眼科視光師進行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眼疾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即使眼睛沒有不適,市民仍應每一至兩年定期尋求眼科視光師進行全面眼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