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是人體接收外界訊息的主要感官,如果駕駛者沒有良好的視覺,他們將無法迅速和有效地接收信息,從而影響對路況的反應。近年來,隨著駕駛者年齡的增長,視力問題可能會對他們自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安全隱患。因此,應加強了解駕駛相關的視覺功能,包括視力、視野、立體感及對比敏感度。
1. 視力
視力是指中央視力的敏銳程度,影響我們辨識細節的能力。在一定距離下,能夠清晰識別更小的字或圖案,代表視力較好。擁有良好的視力有助正確閱讀交通標誌、分辨周圍不同物體的必要條件。視力亦是其他如立體感和對比敏感度等視覺功能的基礎,若視力不好,便會影響其他的視覺功能,因此確保駕駛者的視力非常重要,亦是法例判斷駕駛者視覺是否足夠駕駛的指標。
2. 視野
視野是指駕駛者在眼睛和頭部固定不動的情況下所能看見周邊的範圍。由於我們眼睛在同一時間下只能望向一個地方,擁有足夠的視野能幫助駕駛者及時察覺周圍的物體,包括其他車輛、行人、交通標誌和道路狀況,從而更有效地避免潛在的碰撞和事故。一些眼疾如青光眼、視網膜色素病變等眼病未必會影響中央視力,卻會大大縮減視野範圍,因為除了視力外,世界各地很多國家都有對於視野的規定和標準,以確保駕駛者有足夠察覺周邊環境的能力。然而,香港現時並沒有相應的立法規管,以致駕駛者如果有視野縮窄的問題,他們亦有機會在路上駕駛,影響了道路的安全。
3. 立體感
立體感是駕駛者利用雙眼判斷深度和距離的能力。如果駕駛者患有斜視或其中一隻眼視力不佳,他們的判斷距離的能力將受到影響,或會妨礙他們正確評估行駛中車輛或其他物體的相對距離和速度,增加了意外發生的風險。
4. 對比敏感度
對比敏感度是指眼睛辨別與背景明暗相近物體的能力。例如,在白色背景上,能夠識別更淺色的字母或數字則表示對比敏感度較高。在駕駛情況下,特別是在雨天、霧霾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中,物體的對比度通常較低,駕駛者需要依賴對比敏感度來識別行人、交通標誌和其他車輛。對比敏感度與視力息息相關,但是一些病人可能擁有相對較好的視力,但較低的對比敏感度,例如輕微白內障患者,故此若只留意視力,便有機會發現不到潛在的視覺問題,影響駕駛安全。
香港的交通環境繁忙且複雜,對駕駛者的視覺要求較高。然而,目前香港對申請駕駛牌照的視力要求相對寬鬆,駕駛者只需在充足光線下清楚讀出約23米遠的車牌號碼即可通過測試,且毋須檢查其他重要視覺功能,如視野、夜間視力等,只能依靠司機主動申報可能影響駕駛的眼睛狀況。事實上,60歲以上的長者視力逐漸下降,並且罹患不同眼疾的風險上升,包括白內障、老年黃斑病變、青光眼及糖尿視網膜病變(糖尿上眼)等,這些疾病可能影響駕駛,且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察覺。隨著人口老化,高齡司機數量增加,應鼓勵他們定期尋求眼科視光師進行全面眼睛檢查,以確保眼晴健康,保障公眾安全。